2019年,数据中台为什么火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V-qcakMxgpjhYDQ9q_NAw

2019年,“数据中台”火了!

一方面,过去一年BATJ、TMD等新老互联网巨头前后脚地发布重大消息,称集团层面正在推动以搭建中台为目标的组织架构变革,其中数据中台将是重要一环。

而远在2015年就提出“大中台,小前台”战略的阿里巴巴,更是在去年11月推动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与智能事业群,并开始对外输出中台能力。

另一方面,数据智能领域的一大批创业公司纷纷提出数据中台战略,把数据中台定为了新的业务聚焦点。

资本圈也开始变得热闹,数据中台从去年的小众话题一跃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并有不少机构开始准备入场。

而这爆火背后的底层推动力源于,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熙熙攘攘了30年,现在终于到了不得不转的时刻。

在所有传统企业为“该如何完成数字化转型”而焦虑的时刻,科技创业圈适时地给出了“数据中台”这一杀手锏。

数据中台爆火背后,既有传统企业转型焦虑的市场东风,又有阿里中台战略示范效应的推波助澜。

苦于C端红利枯竭的资本市场,正在to B赛道辛苦刨食的档口,突然在“数据中台”上嗅到了风口的气息,资本簇拥下创业之风骤起。

但数据中台究竟是个方生方死的短命风口,还是能产生下一个BAT的黄金赛道,每个相关方都需在行业混乱的初期完成灰度认知,并做出是进是退、下注还是观望的黑白决策。

为了使创业者和投资人认知更完备,决策更符合发展趋势,小饭桌采访了:

奇点云创始人兼CEO张金银袋鼠云创始人兼CEO陈吉平数澜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FO高雁冰天堂硅谷合伙人周鑫一同讨论了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要点提示:

1、数据中台为什么会在2019年爆火?

2、数据中台的本质是什么?

3、在激烈行业竞争中创业企业如何建立护城河?

4、数据中台今后会如何发展演化?

5、当前创业面对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6、数据中台赛道能否孵化下一代BAT?

2019年,数据中台为什么火了?

数据中台是在传统企业的转型焦虑和互联网企业的流量焦虑夹缝中火起来的。

要想解释数据中台为什么会在2019年爆火,需要先把时间拉回到30年前。

上世纪80年底末至90年代初,用友、金蝶创立,SAP、Oracle进入中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正式在中国出现。

经过10年的改革开放,当时国有大型企业的业务与组织已经非常庞大繁杂,“算盘+账本”的纯手工财务信息管理方式已经难承其重。

财务管理软件随即开始在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当中流行开来,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商业界的流行风尚。

随后ERP、CRM、HR、OA等办公软件也陆续流行开来。

这些管理软件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企业完成内外部的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业务的自动化运作,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副产品——数据。

但当时的企业并不知数据有什么商业价值,也不知道数据该如何利用,只是把其当做企业的机密信息存储在了数据库里。

进入2000年后,互联网创业迎来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010年后,移动互联网的铁蹄几乎踏遍了各行各业。

一时间传统企业开始谈互联网色变,“互联网思维”成为了近10年中国商业的精神图腾,传统企业可远观但难亵玩焉。

其间做互联网转型的传统企业也不在少数,但成功者寥寥,从传统向互联网新经济跃迁的鸿沟一直无法被有效跨越。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最近对外谈科技投资的本质和趋势时,提出了一个商业科技发展的框架,用来描述各行业的发展逻辑。

他指出进入工业时代后商业首先完成了机械化,机械化大规模普及后开始探索自动化,有了自动化技术后才能通过收集并利用数据从而实现数据化,当数据量足够大且能够自由流动后就可以向智能化迈进。

传统企业无法升级是因为其一直停留在“机械化+自动化”阶段,虽然管理系统帮助企业沉淀了大量数据,但这些都只是“沉睡资产”。

这些数据既没有流动起来,更没有被利用起来,因此企业的业务和发展仍处于靠经验预测的“人工”阶段。

但互联网企业纯线上的业务模式一上来就完成了自动化,而且其特别注重数据的收集和探索利用。

特别是近十年随着数据量和数据维度的激增,互联网企业开始推动以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决策,商业模式也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升级。

像网约车平台、外卖平台的派单系统,和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分发,都已经完全实现了智能化,告别了“人工”时代。

如何唤醒沉睡的数据资产,把数据真正地用起来,以支持自身业务的智能化升级,是摆在所有传统企业面前的“数字化转型焦虑”。

而且整个宏观经济近几年进入换挡期,GDP的增速从高档位切换到了中档位,企业从外部获取业绩增长难度不断加大,纷纷开始转向内部寻求降本增效以提振业绩,在此背景下企业的转型焦虑变得更加迫切。

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此时也遇到了增长困境,线上流量开始枯竭,从线下寻找增量市场成为了行业共识。

“科技赋能,帮助传统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是各互联网巨头一致打出的牌。阿里提出了新零售、腾讯押注产业互联网、百度提倡AI改造各行各业……

在双边巨大的需求和供给力量挤压下,“数据中台”应运而生并且爆火,科技企业想利用数据中台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企业也希望能利用数据中台完成数字化转型。2019年是数据中台元年的说法开始被广泛认可。

虽然数据中台的概念好不热闹,但除了身处创业一线的专家型创业者外,外人甚至是很多投资人都对其知之甚少。

究竟什么是数据中台?

中台概念在中国科技界萌芽最早始于阿里。

2014年马云到芬兰参观了手游公司Supercell,马云惊奇发现对方的游戏开发不是以一个个独立的项目组在推进,而是所有游戏共用一个开发平台,这个开发平台被称为“中台”。

回到阿里后,马云提出了“大中台、小前台”战略。其中“大中台”包含两块,一个是业务中台,另一个是数据中台。

阿里中台架构(图片来源网络)

后来一批在阿里参与过数据中台建设的技术专家出来创业,把数据中台推向市场用于解决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困。

数据中台的代表企业中就有数澜科技、奇点云、袋鼠云。数澜科技创始人甘云锋(花名:风剑)曾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大数据应用、阿里云数据创新工作室及人工智能业务的主要负责人;奇点云创始人张金银(花名:行在) 是原阿里云大数据事业部总监,阿里巴巴第一个数据仓库建立者,还是阿里云大数据平台数加的创始人,被称为阿里ACM第一人;而袋鼠云创始人陈吉平(花名:拖雷)是前阿里云事业部总裁助理、数据事业部资深总监,参与过阿里众多项目。

“参与过真正的企业级数据中台建设,这是当前投资机构投一家数据中台公司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创业公司最为核心竞争力。”天堂硅谷合伙人周鑫对小饭桌说道。

所以目前数据中台的创业者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阿里系”。

数澜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FO高雁冰认为,数据中台狭义地讲是一套实现企业数据资产化的工具集,广义地讲是一整套将企业数据用起来的机制和方法论,进而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奇点云创始人兼CEO张金银认为,数据中台是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需要包含“计算平台+算法模型+智能硬件”。

袋鼠云创始人兼CEO陈吉平则把数据中台视为一种新的思维理念与体系架构,其指出数据中台并非一个能开箱即用的产品,而是一套面向未来的数据架构与实践。

行业初期往往也是定义混乱期,每个创业者心中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但随着业务发展和现实反馈,人们对数据中台的认知开始聚敛。

“数据中台一定是一把手工程,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推动力打破企业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壁垒,让企业把数据真正的用起来。”这是三位创业者的共识,“但前提是需要先打破企业数据的孤岛状态。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部署很多管理和业务系统,由于这些系统来自于不同的厂商,底层的存储和计算一定是异构的,数据无法共享和跨业务调用,也就无从谈起数字化转型。

而数据中台就是要在分散的底层数据库和上层应用中间建立起一套数据架构,用于屏蔽掉底层的差异化,并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推动数据自由流动,以支撑上层业务的创新迭代。

但具体到理念落地,每个企业有各自的实现路径。

高雁冰认为,帮助企业实施数据中台战略,必须完成三步:

首先要帮助企业诊断其在数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助其建立数据文化,让其明白数据的价值、数据资产化的意义、如何运营数据资产服务业务。

第二步才是实施数据中台组件的部署和落地,然后灌入企业的各类数据形成数据资产。

第三步还要帮助企业建立数据运营的机制,让企业能够通过运用数据能力服务上层业务,甚至创新出新的业务。

“我们服务的客户中有一家原材料集采的交易平台,我们帮他们搭建了数据中台后,他们的IT部门根据用户之前的采购行为数据给用户评出不同的信用等级,基于此创新出了供应链金融新业务。”高雁冰举例道。

(图片来自数澜科技)

高雁冰接着补充道,“部署数据中台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企业的组织架构也需要做出调整,像IT部门这个传统的成本中心,有了数据中台能力后就可以从被动开发向主动创新转型,甚至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营收中心,而此时的IT部门也就正式升级为了DT部门。”

奇点云除了帮助企业完成内部数据的资产化外,还会帮助客户采集此前没办法掌握的外部数据。

“线下的零售企业一般只掌握了货物的销售数据,却无法获得用户的行为数据。”张金银分析道。

奇点云有“两云一端”的产品架构,其中“两云”分别是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而“一端”是帮助用户采集数据的所有智能终端,而且把这些数据和AI算法结合起来后就能在某些业务上替代人工实现智能操作。

张金银举例称,传统的采购行为都是靠人的经验,但奇点云帮助企业部署了智能采购系统后,采购就可以摆脱“人工”完全由智能系统完成,在生鲜行业这套系统把耗损率直接降低了35{533f70f4eb3bbc42bacc290a47981bf6628543c05cf8e655694f234822693de3}。

“通过建立一套企业公共的数据标准,从而搭建一个各业务部门都可共同使用的数据服务共享中心,这就是数据中台的核心思想。”陈吉平总结道,“通俗地讲,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人,数据中台就是企业的大脑。”

模式之争

目前的数据中台创业企业都是以项目制的方式为用户交付全套的解决方案,其中既包含标准化的工具产品,也有大量针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开发项目。但在客户和模式的选择上各家又有差别。

简单地讲就是“通用”和“垂直”的选择。

“通用型”企业的策略是围绕数据中台底层的核心能力搭建产品和交付能力,不过多地牵涉业务层也就可以不分行业地去拓展客户。代表企业是数澜科技。

“垂直型”企业的策略是为企业设计上到业务下到数据架构的全套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专注于某些行业提供一体化的服务。代表企业是奇点云和袋鼠云。

目前奇点云主要专注于零售业的5大细分行业“时尚、百货及购物中心、快消、烟草和建材家居”,袋鼠云目前的重点行业是零售和金融。这些也都是阿里擅长的领域。

(图片来自奇点云)

选择通用型策略的创业公司在用户选择上面更广,潜在市场空间更大,但前期客户难以从通用的数据中台上看到价值回馈,影响业务拓展。为此数澜科技选择帮助客户开发一些上层的数据应用,让用户能立马看到数据中台的价值。

而选择垂直型策略的创业项目,优势是在特定行业能交付完整的解决方案,短期能积累行业经验壁垒,更容易打开局面。但劣势是跨行业难度稍大,除了底层的数据中台能力可以通用,上层的行业经验还需要重新积累。

为了开拓更大的市场,奇点云和袋鼠云也在积极的拓展新行业。

“我们自己会做一些行业,但同时会发展很多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服务于更多的行业。”陈吉平的态度是,“中国有那么多行业,我们不可能全做了,更多的行业开拓还是要靠生态合作伙伴一起去完成,大家共赢。”

但长期而言,数据中台创业公司的竞争壁垒还是要建立在对用户需求理解和技术能力的产品化沉淀之上。

“Oracle和SAP的产品能卖向全世界,本质是几十年积累的对用户需求认知都落实在了产品中,经年累月其产品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等基础性能已经非常卓越。”高雁冰解释道,“虽然国内的一些企业管理软件的功能可能更多样,但企业级客户往往更看重的还是产品的底层性能是否扎实,因此SAP产品的价格能比国内同行贵10倍还有更多企业使用。”

规模化才是关键

对于企业服务类创业,其必须能实现服务的标准化和产品化,从而才能实现规模化扩张。

但当前的数据中台创业企业,大多都是在以项目制的方式推进业务,每个项目的个性化定制比例都不低,这也是很多投资人质疑这类创业能否成为一个大生意的关键。

高雁冰指出,Oracle、SAP、用友、金蝶等企业管理软件领域的巨头,在发展初期也都是从做项目开始的。

行业发展初期,客户仍需要被教育,项目制的业务方式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也更容易开拓市场。

而且初期各企业的产品成熟度也都还不高,需要通过做项目来积累经验和沉淀技术能力。

等到市场已经被教育成熟以及企业的产品也打磨成熟后,Oracle、SAP、用友、金蝶等就只需提供基础的系统级产品,从而实现规模化扩张。

至于企业的个性化开发需求,就全部下放给了各地的渠道代理商,在他们交付产品时顺便帮客户做上层应用开发,这也成为了他们的一项重要营收来源。

“数据中台也要走这个生态发展路线,只不过我们目前还处于第一阶段。”高雁冰补充道。

数据中台就类似一套数据操作系统,但系统要想发挥出能力还必须在其之上开发出应用软件,就好比Windows和office的关系。

前期为了让客户用着方便,数据中台创业公司会为客户开发一些上层应用,但后期还是要引入生态合作伙伴来提供这层服务。数澜科技、奇点云、袋鼠云皆是如此。

“等进入第二阶段后,我们只需要提供底层的数据中台系统就行,生态合作伙伴在为客户部署数据中台时只需要把我们的产品集成进去就行了。”高雁冰同时说道,“这些生态合作伙伴往往都是本地的软件外包企业,本身就有很强的客户关系,由他们去开拓和维护市场肯定比我们更高效,这样一来大家可以一同把蛋糕做大。”

高雁冰畅想的终极形式是,打造一个数据中台应用商店,即使是小企业也可以通过使用SaaS的方式部署自己的数据中台,完成数字化转型。

全方位的挑战

就像前文所述,瞄准数据中台的不仅是创业公司,还有BAT和用友、金蝶等互联网和传统软件业巨头。

巨头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品牌背书和资源储备,劣势在于存量魔咒。

巨头普遍把数据中台作为其云计算业务的搭售业务,但客户一般不可能只选择一家云服务提供商,而每家云服务提供商也不太可能把数据提供给竞争对手,如此一来客户的数据仍是割裂的。

而创业公司往往没有这个阻碍,其本身并不触碰数据,也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赖。

左起分别为奇点云创始人兼CEO张金银、袋鼠云创始人兼CEO陈吉平、数澜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FO高雁冰

周鑫认为,未来的市场格局会是少数寡头占领大部分KA(关键客户)市场,然后一批细分领域玩家分食长尾市场。

“像数澜科技这样的创业公司有机会成为寡头,但前期必须先通过KA客户建立标杆,然后吸引更多行业客户尝试数据中台,并保持一个不错的复购率。”周鑫解释道,“本质还是要看能否顺应大的趋势,当年IBM没有在数据库领域成功拦截Oracle,既是因为IBM掉以轻心,更在于Oracle抓住机遇实现了快速崛起。”

高雁冰坦言,当前数澜最大的挑战并不来自于外部竞争,而是如何快速提升服务产品化的能力,以及当前项目制模式导致人员激增带来的管理压力。

长期而言,产品成熟度决定了数据中台创业企业的天花板;短期而言,能否顺利渡过市场教育期决定了数据中台创业企业的生死。

但整体上数据中台赛道还处于萌芽期,其爆火也仅局限于创投圈和科技圈,另外有一小部分大型传统企业开始尝试部署,更多的企业客户目前还处于无认知状态。

因此周鑫认为,数据中台创业企业目前面对的最大挑战还是市场教育工作。共同把市场打开把蛋糕做大,是目前所有创业者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

下一代BAT的摇篮

数据中台位于数据库之上,应用软件之下,数据库领域有Oracle,企业管理软件领域有SAP、用友、金蝶。

Oracle和SAP都是千亿美金级的企业,国内的用友则是千亿人民币级的企业。

高雁冰认为,数据中台也有望成长为数千亿乃至万亿级的市场。而数澜科技、奇点云、袋鼠云的目标都是千亿人民币级的企业。

而中国能否在数据中台领域诞生自己的Oracle和SAP,周鑫认为除了要看企业自身的发展之外,还要看中国整体的企业付费市场能否进一步成熟。

“中国的企业服务公司无论营收还是市值大多和国际巨头差一个数量级,除了市场覆盖的广度有差距外,本质还是因为中美两个主要市场的企业对企业服务的付费意愿存在巨大差距。”周鑫对小饭桌说道。

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中国的宏观经济在转型,企业也面临着从增量收割到存量争夺的转型挑战,想要在更惨烈的未来市场格局中活下来就必须开始着手修炼内功。

上更精准的企业管理系统,提升企业内部的数据资产挖掘和利用效率,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的运营和可持续的创新,会逐渐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这一次和30年前的信息化改造不同,不再是主动选择,而是不得不的选择。

高雁冰告诉小饭桌,他们创业3年多以来签的客户,都不是一上来就在集团内部大力推动数据中台战略,把所有的数据都灌进来,而是先在某些业务上做尝试,效果好了再推向事业部、分公司、甚至是集团层面。

而且这个数据中台战略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一家企业需要数年的时间去一步步落地。

“现在他们才采购了我们所有模块中的一小部分,但每年都在不断持续购买,而且采购量也越来越多。”高雁冰向小饭桌描述道,“有一个客户直接告诉我们,他们明年已经为我们的产品预留了3000万的采购预算,而最开始我们的客单价才只有百万级别。”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企业的付费意愿正在被唤醒,企业服务市场正在加速走向成熟。

资本界也有普遍共识,C端市场的红利已经渐渐枯竭,挖掘下一个时代的BAT需要到to B赛道。而数据中台极有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赛道。